5月16日,贛吉安貨4468、4399兩艘貨船分別裝載778噸、580噸玉米進入贛江中上游的泰和港區(qū),兩船的這次歸航是泰和縣開啟新時代水運史的一個標志性事件。
5月5日,這兩船從江蘇省南通港啟航,經(jīng)長江一路上溯江而上694公里至九江湖口,然后折鄱陽湖入贛江再溯江而上471公里,抵達江西省中南部的吉安港泰和港區(qū),停靠在江西省港口集團泰和沿溪貨運碼頭。兩艘船航行歷時12天,途經(jīng)贛江中上游還逐次通過了龍頭山、新干、峽江、石虎塘4個航電樞紐的船閘。
這是泰和港14年來第一批由省外港口運輸進港的貨物,收貨人是江西泰和大北農(nóng)飼料有限公司。兩艘貨船進入江西境內(nèi)后,沿途4個航電樞紐船閘、交通(海事)部門、防疫部門等均“一路綠燈”地給予大力支持和保障,使這兩船平安抵達目的地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兩艘貨船所屬水運企業(yè)是泰和縣船舶運輸隊,船員全部是泰和縣本地人,組織貨源的也是在南通從事貨代業(yè)務的泰和人。
贛吉安貨4468船長康素蘭興奮地說:得感謝國家建設贛粵運河三級高等級航道,我才能駕駛我的千噸級的船舶裝貨回母港,14年了,我們這兩艘船是第一批裝貨回家的本地船舶。過去,我們只能在南昌港以下贛江及長江中下游營運,我的這種大噸位的船是上不去贛江上游的。
昔日北宋大文豪在泰和縣任知縣寫下“萬里歸航弄長笛,此心吾與白鷗盟”的名句,從現(xiàn)在開始,泰和港將會迎、送越來越多的歸航船舶和出港船舶。
據(jù)了解,這批玉米僅從運價方面來估算,這兩船貨如果用汽車通過公路運輸,托運企業(yè)大約要多支出運費五、六萬。換言之,在當下抵御疫情保經(jīng)濟增長的形勢下,水運幫助該企業(yè)降低了企業(yè)經(jīng)營成本,增強了企業(yè)競爭力。